凌晨,一群身着防护服,手持消杀设备的“大白”,伴着轰隆的机器声,对矿区进行消杀。
他们是山焦西山东曲矿的职工,他们又是古交市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的队员。他们是防突科郭雪鹏、供应科米晋鹏、运输一队张晋、运输三队王玮、运输科闫勇、工会蒋博、安监处庞亮、停薪留职陈希涛,他们平凡却又令人敬佩。与我们的闲暇时间不同,他们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去队部,动作利落熟练地做好各种消毒前的准备。一切准备就绪,就会前往需要消杀的古交高速路口、隔离酒店等等重要公共场所,消杀机的轰鸣声最少也要在耳边伴随两个小时以上。
11月12号8点30分,他们看到了群里的消杀任务,都没有犹豫就接龙了。迅速集结后,他们熟练地往消毒机器里灌水、加药片,穿防护服、头套、N95口罩、鞋套、防护手套、面罩……一气呵成,背着三十多斤重的药箱,手持十五斤重的脉冲式发动机,双手忍受着时间过长脉冲式发动机产生的高温灼热,对各类重点地段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消毒,不留死角。随着疫情的变化,需要消杀的范围和面积不断增大,他们经常从清晨忙到深夜。每天,他们都负重45斤的消杀设备,消杀8小时以上。11月17日,他们在山焦西山屯兰矿进行了9个小时的消杀工作后,又紧急赶回到山焦西山东曲矿,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,但是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他们,继续细致地开展消杀工作,一趟下来3个小时又过去了,凌晨一点等他们脱下防护服时,从头到脚、里里外外都已经湿透了……
“我感觉自己像个战士,手中的脉冲式发动机就是抗击疫情的‘武器’,任务还很艰巨,我们这一帮救援队成员会无畏无惧,继续认真细致地开展消杀工作,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,一定能够战胜疫情。”该矿防突科职工、古交市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队副队长郭雪鹏说道。
在这个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的特殊时刻,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,第一时间出现在疫点、隔离观察区等各个危险的“战场”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。望着他们前行的背影,笔者脑海突然闪现那句“我们的安全,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。”望着他们前行的背影,笔者仿佛看到了给予他们全力支持的单位、同事、家人、朋友,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!